banner图片

新闻中心

谷川联行 > 行业观察 > 正文

招商失败的七大原因,排名第一的居然是它!

发表于:2018-08-23 05:54

作为招商人,对于项目失败早已司空见惯。如果不能找到失败的症结,未来的发展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了让更多的招商人少走弯路、规避风险,小川在这里总结了招商失败的七大原因。

一、土地指标不够

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当属土地问题。

项目增加的同时,也让地方政府土地资源紧缺和用地指标不足的现象日益凸显,导致新项目落地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而与新项目“一地难求”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门企业存在占地不用、土地低效利用等资源浪费现象。

二、招商活动针对性不强

从过往的很多招商活动中可以看出,通常招商推介会都是由地方领导介绍资源情况,讲解优惠政策,各招商单位简要介绍项目情况,然后台下接受咨询的形式,但真正对项目感兴趣和有意投资的人并不十分踊跃,凡是来了解项目情况的客商一经交换名片、记下联系方式,便成了招商主办者认为的投资意向客户,甚至一些客商在热情的推介和服务下签署了投资意向书,但履约率缺非常低。

究其原因,还是一些推介会的针对性低,邀约企业不够精准,看似热闹非凡的洽谈会却缺少符合地方招商定位、有真实投资意向的客商。

三、产业园区同质化严重

产业园区同质化主要指园区在功能定位、产业方向、政策设计等方面趋同的现象。

我国各地园区发展产业,并没有形成长期积累的比较优势,一说搞什么热,全国各地的产业园区都是一拥而上,最后只能奔向同质化。

在具体政策上,差异主要体现在优惠力度。为了吸引企业入驻,各地竞相“拼优惠”,极易形成恶性循环。

四、缺乏明确的招商定位

不少产业园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忽略园区规划的重要性。边招商边定位,甚至先招商后定位,招商前没有明确的定位,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在尚未确定主导产业的情况下,先盖房子后请客,结果客人不来,导致门庭冷落。

在招商过程中,有些园区对于自身的产业定位认识不够清晰,看到好的企业便招进来,导致虽然落了很多优质项目,但均来自于不同行业,企业之间关联度低,难以形成产业集聚。

五、缺乏项目甄别

一些利欲熏心的不良开发商抓住地方政府急于招商引资的心理,经常谎报资质从而以投建大项目的名义“假投资、真圈地”,或者是在“圈地”以后擅自改变用地性质搞房地产开发,或者伺机转让地皮,待价而沽、坐地生金。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一些在建项目由于投资商自身实力不足最终导致烂尾、搁浅。

这种“尴尬”局面背后,一些地方招商盲目追求业绩,对此类项目不加甄别或考察不到位就将土地“拱手相让”的问题值得反思。

六、营商环境仍需改善

办事难、办事烦、办事慢仍需解决。十八大以来,各地加大“放管服”力度,大力推行简政放权,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努力为企业松绑解套。但是,有些民营企业反映没有明显的办事便捷感,有些办事程序和审批时间仍然手续繁杂。如有些企业领了营业执照以后,在办理各种证件时,仍然要跑好几个部门,等待很长的审批时间。

新官不理旧账问题许多地方仍然存在。企业家反映,有一些地方政府不讲信用,不守法规,不履行承诺。上一届政府签好的项目、协议,一旦换届或换了新的领导,对前任的这些项目就不承认,有的要重新签协议,有的推倒重来。导致企业诉苦说,就怕政府换届。有的说“不怕天不怕地,就怕今天换市长明天换书记”。

七、没有选择靠谱的第三方服务机构

如今,传统招商模式效果大大降低,成本却不断上升,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如何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成了摆在眼前的一道难题。

在政府园区招商过程中,选择知名并具有良好口碑的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合作,有利于节约人力物力财力,使招商引资事半功倍。

以谷川联行为代表的委托招商服务机构,拥有“10万+”级别的项目数据库以及遍及全国的本地化服务网络,往往可以弥补政府园区项目信息不足、落地难等问题。

招商失败并不可怕,认清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当前复杂的招商形势下,地方政府想要获得企业的青睐,必须修炼“内功”,因为打铁还需自身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