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图片

新闻中心

谷川联行 > 落户动态 > 正文

谷川联行助力中国企业“出海”,落户越南投资建厂!

发表于:2024-03-27 09:00

这几年,“出海”听得越来越多,成为企业发展必答题。

正值当下,我们双向发力,不仅让外资“引进来”,还驱动本土企业“走出去”。

前不久,协助纺织企业“出海”,顺利落子越南,完成合作签约。

谷川联行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全力助推企业驶向海外、通江达海,被世界看见。

在新发展格局下,这家纺织企业,寻找新市场,打开新格局,计划东南亚投资建厂。

这让东南亚投资趋势的热度,一时间众说纷纭。尤其传统企业,“走出去”是想法,更需要“走进去”。

企业出海航行,最重要的是明确航向,才能勇闯国外拓展业务,拿到出口订单。

每个项目信息 都来自大数据

随着出海主体更加广泛、市场急速扩展,高质量出海成为今年两会的风向标。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电商平台有“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谈到“一带一路”合作,则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关键词。

这意味着,当下正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好时机。

起初,“服装生产企业,计划安徽拿地200亩”

——这条项目线索,进入了谷川联行大数据系统。

一通咨询电话,了解到企业做现代纺织服装生产,有进出口业务,想在靠近港口的地方建厂。

目前,浙江绍兴有生产基地,主要从事家用纺织品的研发、生产、自营出口一体化业务。

对接过程中,企业选址有几个关注点:产业集聚、港口距离、招工便利、倾向安徽。

经过项目研判,结合选址需求,我们以安徽北部为主,推荐了几个适合企业发展的地方,并分析了各区域产业基础与投资优势。

综合各地比较,从产业集聚、配套成熟度、物流成本、劳动力、载体等方面,筛选出适合的园区,促进政企双向考察洽谈。

但是,由于企业集团旗下有香港公司,目前也是以出口为主,想拓展海外市场,握紧出口订单,临时改变选址区域,想去东南亚投资建厂。

选址区域,直接从国内转向海外,这让谷川联行招商工作“一路小跑”。

紧接着,在一定时间必须去做出海方面的尝试与配置,招商团队迅速对接海外、联系考察,力求找到最合适企业发展的沃土。

最终,谷川联行助推这家纺织企业前往东南亚考察。在市场需求、生产成本、当地环境等因素加持下,选择深耕越南,撬动全球市场的增长点。

若没有谷川联行介入,企业可能要花更多时间寻找“新家”。一直以来,我们兼具数据思维和全球视野,已成为每一个企业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

中国企业出海 越南成为首选

当提到出海,基本有两种反应。

一是,是听过就算。二是,是听完就做。

“不出海,就出局”,这句话虽有些夸张,却道出中国不少企业的共识。

具体来说,中国本土企业向外迁移存在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企业在海外建设新工厂,覆盖全部生产环节,属于比较真实的产能转移。

这种模式,对产能转入的国家来说,经济和就业的拉动意义更大。第二种模式,企业只在海外建设组装工厂,主要生产环节放在国内。

海外工厂主要负责进口国内所生产的零部件,并进行二次组装转出口。企业在海外涉及投资规模较小,真实产能并未被转移。

事实上,作为中国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地,越南已经成为中国企业选择出海的重要国家之一。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越南两国贸易进出口额接近1712亿美元,占越南贸易总额的25%以上。其中,去年越南对中国的出口额达612亿美元,同比增长6.4%。

如果将外贸出口比喻成一艘巨轮,那么毫无疑问优势产业就是这座巨轮的“发动机”。

现阶段,加工制造业是越南贸易出口的重要领域和拉动越南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其中,手机、电子产品是前两位出口商品,机械设备、工具及零部件;纺织品和鞋靴位居其后。

如今,为了让企业“出海”走得更快、更稳、更远,各地方政府也在给本地企业出海提供一站式服务,组织企业深入多国拓展市场、签下“大单”。

外贸迭代变化 洞察满足需求

企业出海,喊了十几年,到今天已成为一个巨大的话题,从供应链到并购,从合规到本地化......

二三十年前,改革开放还在初期,还没什么人聊“出海”,都在聊“下海”。

有些人看到市场经济的机会,扔掉了“铁饭碗”,从安稳的单位办公室走出去,辞职从商。

为什么从有保障的地方,进入到有风险的地方。

那是因为,风险的另一面是机会。“出海”,也一样。今天中国企业出海,也是个好机会。

海上,有风浪、有暗礁、还有变幻莫测的天气。但是一旦征服,就可能开辟出一条新增长曲线。

再往下说,今天的出海,早已不全是外贸。90年代时,外贸是线下生意。00年代时,外贸搬到了线上。

基本是,利用跨境电商平台,有自己的工厂。国外有需求,就找企业代工,按照需求生产,赚点加工费。

到了10年代,外贸不再只是代工。跨境电商里,有自己的品牌,从最初贴牌代工的产品出海,有了面对当地消费者的品牌出海。

比如,一些中国企业已成为国际化老手,海尔、海信等家电公司;宁德时代、赣锋锂业等能源企业;比亚迪等头部车企等。

还有,经历17年的技术沉淀和本土生产,美的越南工厂逐步从摸索、变革,到2024年将迎接产业链创新,用“科技创新+出海”迎来新的时代。

相较二十年前,新出海企业具有鲜明的辨识度。

企业以轻资产为主,利用技术,在服务与价格上击败成熟市场的竞争对手。更具备深刻的数据洞察力,对消费者需求与市场趋势变化做出快速反应,让“小单快返”真正落地。

相比服装、家具、家电的“老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被称为出口“新三样”。“新三样”的崛起,也折射出中国企业出海新趋势——附加值更高。相比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商品,“新三样”代表的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也就意味向产业链上游、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环节攀升。

现在看,出海绝不仅是国内竞争过于激烈,而选择的紧急出路。

真正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的中国品牌,是那些在国内就已经建立了强大的产业链、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的佼佼者。

相关文章